欢迎访问苏州旭德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苏州旭德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深度|OLED“而立”变局 三星、LGD、京东方、华星

2017年,被不少OLED显示业内人士视为产业分水岭的一年。同时,2017年也距离邓青云博士发明OLED过去了整整三十年。

 

9月26日,工信部电子信息司副司长彭红兵在“2017中国(国际)OLED产业大会”(以下简称大会)上表示,“中国OLED产业发展从中央政府到地方政府,包括业界产业链上下游都得到了很多的支持。据我们统计,2016年中国OLED产业企业的产品出货量达到了600万片。国内企业产线建设已经完成了5条,正在筹建、在建的生产线还有7条。预计在今年年底有一些企业真正进入量产阶段。在未来3-5年在OLED的投入规模可以达到300至500亿美元。”

2017中国(国际)OLED产业大会(图片来源于深圳平板显示行业协会官网)

 

2007年,三星量产第一块AMOLED屏。此后的十年里,OLED显示沉沉浮浮,几经波折。随着采用OLED屏的苹果iPhone X的发布,2017年已然成为OLED显示发展历史的重要转折点。

 

根据相关数据显示,2020年全球显示规模超过40亿片,其中保守估计OLED会达到15亿片;全球显示产业的营收将达到1400亿美元,其中OLED将达到700亿美元。

 

正如深圳市平板显示行业协会首席顾问孙政民在大会所言,OLED经历30年的发展,用中国的一句古话:三十年而立,相信OLED发展将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而立OLED

 

邓青云教授此前曾强调:“OLED发展有三个重要的里程碑,一是在1987年发表的论文,二是2003年的柯达照相机,三是2013年的OELD电视。”其1987年论文所讲述的OLED结构非常简单,主要包含全透明层及ALQ层,其中左边有空气电流,右边有电子电流,两层流量都在中间有机层汇集,所以能量级非常高,再通过选择合适的有机材料,使得OLED具有足够的亮度以及非常明显的亮度合适性,同时也带来了更高的能量效率,这篇论文也正式开启了OLED显示技术的发展。

 

华星光电AMOLED技术开发中心部长吴元均认为,未来显示技术发展方向将是高画质、低功耗、轻薄化,而且可以任意形态,而OLED正符合这样的发展需求。

 

OLED具有LCD无法相比的自发光、广视角、高对比度、低功耗、快速反应等优势,尤其是近两年来随着OLED显示技术的逐步成熟和成本的快速下降,全球OLED产业得到了快速发展。

 

IDC此前公布的2016年Q4季度全球大尺寸面板排名显示,京东方跃居全球第一,市场份额22%;LG旗下的LGD显示位列第二,三星则下滑到第五。三星排位下滑的背后则源于其近两年将主要投资和产能转向OLED显示面板市场,旗下的LCD产线正在不断关闭,此前三星已经关 闭了两座5代LCD线及一座7代LCD线。

 

从显示发展历程来看,从CRT到TFT-LCD,再到超薄的OLED,未来将会过渡到柔性显示,这已经是业界非常认可的发展趋势。

 

“其实OLED的发展和液晶发展是并行成长的,在过去的10年LCD的发展非常迅速,在技术和规模上都有巨大的发展。但当前OLED在这种形势下已经处于一个新的起点,即将进入到一个规模量产的新阶段。”华南理工大学材料学院院长彭俊彪教授在大会表示,OLED在技术的优势是显而易见的,除了能实现柔性显示之外,其高对比度对眼睛保护更好,也带来了更好的显示体验效果。

 

华创证券电子行业的调研报告也表示,OLED产业趋势确定性毋庸置疑,目前处于OLED产业发展历史的爆发拐点期,产业链各环节龙头公司的订单和业绩均处于高速增长期。

 

随着消费电子产业的升级转型和全球显示产业技术的飞速发展,以OLED为代表的全球新型显示产业继液晶显示后再次加速向中国大陆转移。

 

OLED 三梯队博弈加剧

 

在华创证券电子行业分析师看来,OLED面板行业,目前韩国遥遥领先,大陆地区发展势头强劲,日本和中国台湾地区由于资金和技术等原因推进缓慢,未来全球OLED面板行业主要由韩国和大陆主导。

 

 

近日,韩国显示面板巨头LGD公布了约900 亿元人民币的OLED投资计划,将在韩国投资10.5 代和6代OLED 面板生产线各一条,并将以设立合资公司形式在广州上马8.5 代OLED 面板生产线,按照LGD 的计划新生产线将于2017 年下半年开工,2019 年量产,月产能6 万片。

除了LGD,三星也不甘示弱,此前外媒曾报道三星今明两年将至少投资16兆韩元,而这是在三星已经占据了全球中小尺寸OLED出货量95%的情况下。


同样,随着国内政策的鼓励、市场的快速增长也让中国大陆OLED面板企业加快了高世代OLED面板产线的步伐。


2017年3月31日,武汉华星光电6代LTPS- AMOLED项目签约仪式在东湖宾馆成功举行,华星光电与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管委会签订合作协议,投资350亿元在东湖新技术开发区智能制造产业园建设6代LTPS-AMOLED柔性显示面板生产线。


此前,国内面板龙头京东方(000725.SZ)已在四川绵阳、鄂尔多斯、成都先后投建后四条AMOLED面板生产线。



京东方成都AMOLED6代线投产(图片来源于京东方官微)


京东方董秘刘洪峰此前表示,京东方成都第6代柔性AMOLED生产线进展顺利,量产有望提前达成。


除华星光电、京东方外,和辉光电、深天马(000050.SZ)、国显光电等也相继开建多条AMOLED 4.5、5.5和 6代产线。



国内OLED产线图(图片来源于赛迪智库)


中科院院士欧阳钟灿认为,当前以京东方为代表的中国大陆面板企业在TFT-LCD领域已进入全球产业第一梯队,作为下一代显示技术的AMOLED技术和8K超高清显示技术研发也不断突破,处于全球领先水平。


而在液晶时代曾辉煌一时的夏普和日本显示器公司(JDI)由于进军OLED时间较晚,错失机遇,目前也正急于实现反转。


8月9日,JDI在董事会上宣布了改革重组计划,关闭LCD产线,并加速投向OLED怀抱。


据悉,日本显示器公司计划2019年开始面向智能手机的OLED面板的量产。


中日韩三国在OLED领域的进展情况

国别(企业) OLED投入进展情况
韩国 三星 主攻中小尺寸OLED面板,市占率达95%
LGD 主攻大尺寸电视用OLED屏,正切入中小尺寸,目标成为苹果第二大OLED屏供应商
中国 京东方 四条OLED产线,成都6代AMOLED产线将于2017年投产,预计2018年可以大规模量产供货,绵阳6代线预计2019年实现量产
华星光电 武汉6代线2020年上半年量产,预计满产后将达到月产4.5万大片玻璃基板。
深天马 5.5代AMOLED产线现正处于产能和良率的提升中,武汉天马第6代 AMOLED产线也在建设过程中,预计在年内投产。
和辉光电 一期4.5代线,2期6代线,全部投产后产能可达年产1亿片,预计年销售额可超过100亿元。6代线预计2020年满产
国显光电 固安6代线,2018年12月量产,设计产能3万片/月
日本 夏普 研发中
JDI 研发中,规划2019年量产手机OLED屏

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应用新挑战

随着OLED显示的快速发展,随之而来的是其背后的原材料和创新应用挑战。


“OLED开创了显示产业全新格局,迎来了自身发展的风口,同时,显示产业新格局也对OLED产业发展提出了新要求,形成新挑战。”维信诺总裁张德强博士认为,柔性技术及应用是OLED产业的核心竞争力所在,技术之外,量产及产品应用创新为王。


昆山国显光电产品规划部市场总监于宁宁在由寻材问料®主办的"2017手机全面屏技术发展论坛”上也表示,发展AMOLED产业,除了AMOLED显示屏本身需要不断取得技术突破外,还需要上游供应链和下游终端协同创新发展,打造产业生态圈。未来,需要同步整合材料和终端的创新技术解决方案。


目前OLED产业链被日本、韩国、美国以及中国台湾地区企业高度垄断,中国本土产业链尚不成熟,包括OLED的各种材料和生产设备,尤其是蒸镀和封装设备,都依赖进口。


北京鼎材科技有限公司产品总监刘嵩表示,目前我国OLED有机发光材料的供应依旧被国外巨头材料生产厂商所垄断,他们不仅占据大部分市场份额,更拥有材料产品专利控制权。国内OLED有机发光材料产品主要集中在技术含量低、无专利障碍的中间体,而高品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OLED材料产品种类很少,因此,我国OLED材料产业面临着严峻的产品专利技术和产业发展挑战。


 “OLED未来发展前景很美好,但是要真正进入商品化发展阶段还面临很多挑战,主要体现在材料和设备上。”天马微电子副总裁曾章和也不无感慨。


而对于OLED未来更多的创新应用尤其是在柔性显示领域的应用也一直是业界广泛关注的焦点。


“目前OLED产能开发的速度,看起来势必要吸引更多的产品去投入,避免之后会有OLED供给过剩的疑虑。” IHS首席分析师Linda Lin认为。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净利率年均复合增长超50% 这家京东方、蓝思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