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总投资超10000亿!国内液晶/OLED面板、驱动
据行业预估,从十一五计划(2006-2010)开始的十年里,我国液晶/OLED面板、驱动IC、液晶模组及直接配套产业总投资超过10,000亿!其中,京东方就高达3000多亿,我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液晶/OLED面板产业生产基地!为此,新材料在线梳理了国内主要液晶/OLED面板、驱动IC及模组企业情况,看看您认识哪些:
液晶面板企业
日本是全球最早建立起较全面的显示面板产业国家,由于误判(日本产业界当时认为液晶难以突破6代线,行业市场不大),韩国实现反超成为行业老大,中国台湾紧追其后。
由于液晶面板行业投资金额巨大,台湾企业逐渐放慢脚步;而中国大陆企业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从十一五计划(2006-2010)时期开始追赶,并取得丰硕成果!
在2016年智能手机面板市占率排行中,中国大陆位列第一,占比32%,超过韩国的27.6%。那么国内液晶/OLED面板生产线有哪些呢?
1京东方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BOE)创立于1993年4月,是一家物联网技术、产品与服务提供商。截至2016年四季度,BOE(京东方)全球市场占有率持续提升:智能手机液晶显示屏、平板电脑显示屏、笔记本电脑显示屏市占率全球第一,显示器显示屏提升至全球第二,电视液晶显示屏保持全球第三。
目前,BOE在北京、成都、合肥、鄂尔多斯、重庆、福州等地拥有11条半导体显示生产线,包括在建中的全球最高世代线——合肥第10.5代TFT-LCD生产线以及绵阳第6代柔性AMOLED生产线。此外,BOE在内蒙古鄂尔多斯、重庆、河北固安、江苏苏州、福建厦门等地也拥有多个制造基地。
2天马微
天马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1983年,是专业生产、经营液晶显示器(LCD)及液晶显示模块(LCM)的高科技企业。投资设立的企业包括深圳天马、上海天马、成都天马、武汉天马、欧洲天马、美国天马、韩国天马等。拥有STN-LCD、CSTN-LCD、TFT-LCD及CF生产线及模块工厂,已成为中小尺寸显示领域的领军企业。
3华星光电
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简称华星光电)成立于2009年,注册资本183.42亿元。
一期项目总投资245亿元,设计产能10万片/月,目前突破15.5万片/月,超设计能力55%。二期项目设计产能10万片/月,成功开发并导入生产国内首家应用Cu/Cu制程+COA技术的全球最高穿透率的液晶面板。三期项目满产后,将实现年产中小尺寸显示面板或模组约8800万片,第6代柔性LTPS-AMOLED项目和第11代TFT-LCD及AMOLED项目也在建设中。
4鸿海
鸿海集团成立于1974年,是专业研发生产液晶显示设备、光通讯元件、消费性电子、电脑机壳及准系统、合金材料等产品的高新科技企业。
富士康-天亿显示科技(成都),规划3万片LTPS面板产能,以及3万片金属氧化物半导体(IGZO)产能。贵阳6代LTPS项目月产能设计为4万片玻璃基板,主要将锁定智能手机用中小面板市场,值得注意的是国内手机制造商华为一同参与,投资金额高达50亿元。郑州6代LTPS项目预计2017年11月试生产,2018年实现量产,主要为苹果制造手机屏。
5中电熊猫
中电熊猫始创于1936年,被誉为中国电子工业的摇篮, 是一个具有七十多年历史的国有综合性大型电子企业。
南京第6代TFT-LCD生产线是外资企业(夏普)首次向我国内地转移5代以上液晶面板生产线。项目全面引进夏普十代线UV2A,月投产量为初期6万片玻璃基板。
南京第8.5代TFT-LCD项目设计年产能72万片玻璃基板(2200mm×2500mm),预计年销售额达到267.1亿元。
成都第8.6代TFT-LCD项目设计产能为月投入75-100K张玻璃基板(2200mm×2500mm),年产值200亿元以上,预计2018 年7 月投产。
咸阳第8.6代TFT-LCD项目设计规模为月投入120K张玻璃基板(2290mm×2620mm),主要建设内容包括建设阵列(Array)、彩色滤光片(CF)、成盒(Cell)、模组(LCM)生产线。